突来的新冠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教学工作也被迫完全转到线上。我承担的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供热工程》课程。经过四周时间的磨合和适应,随着授课过程进入良好轨道,我对线上教学渐渐有了些好感,体会到了线上教学的一些优势。
一、从授课平台选择说起
自己此前线上教学经验少,只是去年秋季学期在《传热学》课上用“学习通”做过一些简单的课堂教学辅助。学校此次提供的三大线上教学平台,学习通、雨课堂和中国大学MOOC,我都不太熟悉。经过初步调研,在学校提供的中国大学MOOC源课程列表上,发现了与《供热工程》授课内容和教材相同的一门课,教育部说这些课都是优质慕课。抱着一种这样就可以省点儿劲儿的想法,便选了中国大学MOOC这个平台,开启我的线上授课之旅。
二、线上授课方式的确定
利用MOOC平台进行线上授课,有多种组合方式可以选择。通过参加中国大学MOOC线上突击培训,在对MOOC有了一些了解之后,根据学校要求,按照线上授课效果不低于课堂教学这一原则,我设计了“QQ群课堂+异步SPOC+慕课堂”的授课方式。
“QQ群课堂”是腾讯公司专为疫情期间线上授课而在QQ上追加开发的一种新功能,目的就是方便教师直播授课。试用后觉得其效果很好,极少出现其他直播软件的卡顿问题。
“异步SPOC”是MOOC的一种使用方法。具体做法就是把MOOC平台上的源课程作为自己课程的开发起点,对其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可以进行删除、添加和修改等操作,将任课教师的授课思路和内容融进慕课中去。
“慕课堂”则是MOOC平台提供的一种课堂管理功能,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如上课时的签到、点名、测验和讨论等。使用后,感觉这些功能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作用。
说句心里话,一个半月之前,我自己都不知道这些名称指的是什么东西。

《供热工程》慕课堂后台管理界面
三、线上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我的备课内容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1)阅读课本及相关材料,学习、了解每次课的授课内容;
(2)看MOOC上源课程的相应视频等课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对MOOC内容删减和添加,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日历,设置好相关教学内容的发布时间,让MOOC开放出来的内容跟着我的课程进展走,保持同步。

《供热工程》异步SPOC的课程内容发布界面
(3)按自己授课思路,结合MOOC内容,组织整理出每次直播授课时要用的小课件和PPT讲稿,并在课前通过班级的QQ群将PPT讲稿推送给学生,让学生预先了解本次课的授课内容,同时将本次课的上课流程(何时开始签到、签到时间有多长、课上我主要讲什么、哪些内容我会略讲、哪些内容我会细讲、该次课上我计划引进几个课外小视频等)做成word文件发给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4)在慕课堂的备课中预先设置好每次直播课堂上要用到的一些课上练习题和问卷,以及要在课堂上发布的公告,以备在课程相应环节使用。

慕课堂的备课准备界面
2.课堂教学
网上授课受设备和网络制约较大,有时学生端进入课堂要花费很长时间。为了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提前20分钟左右就把QQ群课堂打开。这期间,会播放一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乐曲。一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学生早早地来上课,经常会有一半以上学生在课前10分钟进入课堂。二是趁这个机会给学生介绍一些国内外的名歌名曲,给学生一些美的享受,陶冶他们的人文艺术情操。课间休息时,也会播放一首轻松音乐,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放松一下紧张的学习心情。生活不只是学习和工作,还应该学会欣赏和享受美。
课前10分钟,开始签到。签到时长约20分钟,保证学生有充分时间去完成,避免因网络拥堵造成学生迟到和缺席。
由于课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和观看了相关资料和教学视频等,课堂授课时,主要针对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详细的直播讲解,简单部分一带而过,充分利用MOOC的优势。因为异步SPOC没有将几个源课程进行拼装组合的功能,我就把事先在其他学校MOOC上查到的精彩授课内容收集起来,编排好序号,在课程进行到相应部分时在线播放,以达到更好的授课效果。
为了保证授课过程的流畅和质量,根据每节课具体授课内容,我会提前半小时左右将授课时会用到的电子资源和资料打开,如电子版课本、电子版设计手册、考勤用Excel电子表格、PPT课件、将要插播的MOOC短视频等,设置到将要使用的页面位置,以备上课时随时调用。这样就避免了上课用到时到处去找,手忙脚乱,那样既耽误时间,又容易混乱,还会影响授课思路和情绪,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虽然学生课前已经在慕课堂有签到,在课间,我偶尔会用慕课堂小程序的随机点名功能,让学生现场回答问题,如果没有回应,那我会直接在Excel表上做缺席记录,防止个别学生签到后中间溜走,增加互动效果。

《供热工程》授课进行中
3.课后答疑
每次课程结束后,我都会在课堂中多停留半小时左右,给学生做现场答疑。学生可以就课程中没有听懂的问题,通过接通麦克的方式,直接进行语音答疑。

课后在线上给学生答疑
四、线上授课感想
如此完整地进行线上授课,我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匆忙地开始的。经过四周实际教学经历,感觉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授课形式,甚至开始慢慢地喜欢上了这种授课方法。
课余之际,将线上授课与传统课堂授课进行对比思考,逐渐体会到两种教学方式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线下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更直接,可以利用很多肢体语言辅助教学,这是线上授课无法实现的。而线上教学,可以更方便利用很多MOOC等教学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还可以在线随时利用很多电子版的教学素材,学生端也会少了一些别的干扰。这些是传统授课中,聚集在一个教室、只用一个黑板或一个PPT讲解所不能实现的。
在基本掌握了线上授课方法之后,我又进一步学习利用“腾讯会议”,组织对16级学生进行了线上毕设开题答辩,取得了意外的好效果。现在我已经将“腾讯会议”作为指导毕业设计的常用工具,每周用它开两次碰头会,学生反响很好。

腾讯会议毕设交流
最直接的感受是,只要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用心去研究各种有用教学软件和资源,线上教学可以获得很好教学效果。对于习惯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老师来说,第一次开展线上教学,确实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不是一倍、两倍的增加,是几倍的量级,线上教学真的很辛苦。疫情期间大规模线上教学尤其辛苦,为了能让备课内容及时得到更新和保存,不影响授课,常常后半夜起来上传慕课堂里的备课材料。因为网络拥堵,白天和前半夜在MOOC平台做备课准备,系统根本就没有任何反应,很难进行。
不过,这次经历让我们对线上教学有了一个彻底的认识,也让老师们对教学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为疫情过后,更熟练地将线上和线下教学配合使用,更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国内疫情的发展势头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希望疫情尽早结束,让我们大家都可以恢复到往日那种平静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模式中去!让我们一起努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共克时艰、彻底战胜疫情!我们学校的教育也会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